摘要: 记者 杜萌日前,公募基金业再现董事长、总经理集体降职事件。10月23日,中信保诚基金发布公告称,新聘涂一锴为公司董事长。公开资料显示,涂一锴现任中信信托副总经理。除新任董事长官宣,同日,由于工作安排原因,中信保诚基金原董事长张翔燕和原总经...
记者 杜萌
日前,公募基金业再现董事长、总经理集体降职事件。
10月23日,中信保诚基金发布公告称,新聘涂一锴为公司董事长。公开资料显示,涂一锴现任中信信托副总经理。
除新任董事长官宣,同日,由于工作安排原因,中信保诚基金原董事长张翔燕和原总经理唐世春双双离任,并分别转任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
公开资料显示,张翔燕是位资深的金融业老将,曾任中信证券副总经济师、中信信托副董事长等职务。自2007年1月起,开始担任中信保诚基金(原信诚基金)董事长一职,至今已经超过14年。
唐世春于2019年6月起任公司总经理,此前历任中信保诚基金督察长兼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首席市场官。
对于上述高管职位变动的原因,公告提到,“本次调整是公司股东方为加大对公司的支持并积极推进经营管理团队专业化、市场化建设而进行的正常职务调整,公司经营管理团队稳定,运作正常。”
中信保诚基金成立于2005年9月,是国内首批成立的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中信信托占49%,英国保诚集团占49%,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占2%。在2017年12月,原信诚基金更名为中信保诚基金。
那么此次董事长和总经理的“集体降职”,究竟是哪一方股东的安排?对此,界面新闻记者联系了中信保诚基金,截至发稿,该基金公司人士相关口径仍是公告为准。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信保诚基金在管的公募规模为1205.68亿元,在同业机构中排名42/147。从投资者持有比例来看,机构占比为69.67%,个人占比为30.33%。
具体来看,股票型基金有10只,规模为47.8亿元;混合型基金有32只,规模为425.61亿元,占公司总规模的35.3%;债券型基金有29只,规模为592.13亿元,占公司总规模的49.11%。
在现今竞争非常激烈的公募行业,中信保诚面临着高管变动频繁、基金规模较迷你、缺乏知名基金经理等发展难题。
今年5月21日, 胡喆、韩海平两位空降新任公司副总经理。2019年3月6日,总经理吕涛因为工作安排离任,公司董事长张翔燕代任总经理。
Wind数据显示,中信保诚基金现有23位基金经理,平均投资年限为4.22年,其中在公司任职年限小于5年的有17人。
2020年,中信保诚基金管理费用共计4.69亿元,其中托管费用为1.13亿元;客户维护费用为0.8亿元,占管理费的比例为17.05%;销售服务费为0.5亿元,其他费用合计为0.19亿元。
因为股东方的安排,现有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集体降职”已经不是首例。
今年9月,太平基金也曾发布多位高管集体“降职”的人事变动公告。太平基金原董事长范宇转任总经理一岗,在新任董事长到任前,仍代任董事长一职;同时,原为公司副总经理的季勇、史彦刚也离任,转任公司助理总经理。而太平基金原总经理尤象都因个人原因离任,且无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的说明。
上述高管“降级”情况近期已在两家基金公司中发生。对此,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这种情况在业内并不常见,目前仍属个例现象。不过基金公司作为金融机构,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需要对业绩负责,如果不能令股东方满意,那么‘空降’高管也是可以理解的。”
上述人士表示,随着基金公司竞争越来越激烈,调整职务或者一些重要岗位人员变动在未来应该是大趋势。引入有能力的人才担任高层职务,原来的高层被替代。预估在未来,这样的基金行业高管职务调整变更会是常态化。